首家港資控股基金公司、首家港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只“前海概念”離岸人民幣債券、首單跨境人民幣銀團貸款……金融改革的很多“首個”都在深圳西邊的一片填海而成的灘涂之上誕生。
這里是前海,承擔著深港合作的歷史使命。
這些“首個”的背后,都有一家國企的身影——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農民”和“傳聲筒”,是前海金控董事長李強給公司的角色定位。他說,“首個”看似榮耀,實際過程艱辛。前海金控的職責是在前海這片試驗田里當好一個農民,在深港金融合作中做好一個傳聲筒。
多“首”落地國企平臺撬動前海金改
2012年6月,《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給予前海22條政策,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以“特區中的特區”的身份,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
2013年,前海管理局發起設立國有獨資金融控股平臺——前海金控。此后的幾年里,多項“首個”金融改革試驗項目落地前海。
2016年6月,前海金控與恒生銀行合作發起設立的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批籌建,成為內地首家港資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17年6月,前海金控與匯豐銀行合作發起設立的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獲得證監會批準籌建,成為內地首家港資控股證券公司。匯豐前海證券的成立,不僅突破了以往外商投資辦法中外資不能控股證券公司的限制,也突破了以往外資只能和內地證券公司合資設立投行業務子公司的限制,標志著CEPA(《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框架下對港資開放的政策在前海得到了全面落實。
2015年4月,前海金控赴港發行首只“前海概念”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10億元,認購規模131億元,超額認購12倍;2014年12月,前海金控與深港兩地共6家金融機構組成的銀團完成首單跨境人民幣銀團貸款簽約;2016年3月,前海金控牽頭聯合多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的前海再保險公司獲批籌建,成為內地第一家由社會資本主導的中資再保險公司;2015年5月,前海金控與25家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互聯網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中證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唯一一家為資本市場提供增信服務的專業機構……
此外,前海金控還與港交所、東亞、中金、東方、華融等多家境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引導培育一批重大金融產業項目落戶前海,初步搭建起以保險/再保險、證券期貨、基金、資產管理、金融外包服務為主的多元化綜合金融業務體系。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前海累計注冊港資企業6472家,預計2017年區內港資企業納稅額約37億元。
“‘首個’看似榮耀,但過程艱辛,不能只算經濟賬”
亮眼的成績單下,也存在過爭議:為什么前海要專門成立一家金融類國企?為什么在市場經濟如此活躍的深圳,在改革創新的先鋒地前海,金改的“首個”突破頻頻與國企相關?
“2013年前海金控設立之初,就有過一些爭議,有聲音說前海的金融改革可以單靠市場的力量?!崩顝娬f,前海是我國金融改革的試驗田,國家對前海是有期待的,前海也陸續爭取到了一些政策。但站在政府角度,僅僅有政策,在金融產業引導和政策落地上力度是不夠的。